病案分享-咽喉痛
病人: 醫生,我喉嚨不舒服一陣子,我應該是感冒了
醫師: 喉嚨是甚麼感覺?
病人: 痠痠痛痛的感覺
醫師: 我們摸摸脈象好了 (診脈完……)
醫師: 你這不是感冒,除了疲勞(氣虛),還夾雜了情緒(三焦、膽脈)的東西,我們來用針灸確認一下我的診斷
病人: 好
下針一針,針左腳地五會,請患者深呼吸,重新感覺一下剛剛不舒服的喉嚨
病人: 好很多耶,痛的感覺消失了,只剩下酸酸的
醫師: 酸的感覺跟氣虛體質有關,需要花時間調整作息,配合服用藥物把身體的氣虛狀況補足。
在診間,我們常常和患者衛教,要好好的表達情緒,不要把話悶在心裡,是因為看了許多人常為了這個吃苦,除了心理不好受之外,身體也跟著受累。你不用嘴巴表達,身體只好用生病的方式,讓其他人看到你過的有多苦多難受,多麼需要人關心與照顧,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。
有許多患者會問: 那是不是只要管理(表達)好情緒就能改善,不需要吃藥?
假設機體在正常狀態下,充足的氣血循環的確可以將氣滯、痰飲等阻滯代謝掉,但是大多數人都是等到不適感已經累積到難已忍耐才前來求診,此時多半都是氣血不夠,循環下降,那身體這些氣滯、痰瘀、水飲的殘局要怎麼收拾呢?中藥調理就是在收拾殘局,用藥物把不該存在的氣血水瘀滯清除掉,把虛弱的正氣補足,但僅這樣還不夠。我們常比喻,醫師用藥好比在堵塞的河流清掃垃圾(清瘀滯)沖水(補能量),但若是河川擁有者仍然不斷傾倒垃圾造成阻塞也是枉然。配合醫師用藥治療,患者也用養生的態度看待自己身體,才能達到不復發又迅速的療效。